第(2/3)页 在他们的第二代之中,暂时来说,根本没有发现任何一个,能有和牧景抗衡的能耐。 所以明国,已是天下诸侯的心腹大敌。 不过明国也有弱点了,明王牧景因为出身的问题,不受士林所喜爱,很多读书人都在抗拒明国,明国人才短缺,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。 为此明国做了很多,包括大力投资教育,包括实行新政。 可霸业的根本,在于人,明国哪怕对教育投入的更大,教出来的人,想要成才,也需要时间,十年树木百年树人,一个人想要成才,是需要经历坎坷的。 所以在未来十年,甚至明国都有这样不可弥补的一个短板。 然而这一场神迹,却为明国带来了一个可以弥补这样短板的机会,神迹代表天意,天意是很多人都尊崇的。 逆天而行的一拨人,那都是很好很少的一拨人,大多都是天命不可违,天意不可逆,特别是儒家学子,在这方面的认可,甚超于道家。 所以一旦他们认为这神迹是真实的,那么他们将会撇除之前所有的成见,投身于明国。 明国一旦多了一批人才支持。 那么明国将会变得更加的强大,这等于如虎添翼,一飞冲天不可挡,甚至席卷天下不可阻。 “文若所言甚是,是不是真的,恐怕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,我们应该如何应对!” 曹操缓缓站起来了,魁梧的身躯展露出一丝霸道:“牧景,此人当有天命在身也好,为求天意装神弄鬼也好,他的实力,已经到了一个我们不能不重视的地步了!” 本想要一统北方,然后才联合江东,收拾西南的。 这样把握更大。 可如今,看来是等不下去了。 计划不如变化。 “大王,请恕我直言,如今明国,大势所成,其之兵力之强盛,国力之鼎盛,非一般诸侯能媲美之,即使我中原,倾尽兵力,恐怕也未必能杀进去!” 一个文士站出来,拱手说道:“若天下不能尽力,唯恐兵败在即,天下亦明也!“ 这个文士,很多人都不陌生。 钟繇。 一个被天子当成刀,让局势发展的差点崩溃的人,所有人都认为,他留在西南不敢回来了,因为曹操一定会收拾他。 但是他回来了。 就在很多人认为他回来找死的时候。 可偏偏曹操见了他一面之后,却态度大变,不仅仅不追究前事,而且还让他进入魏王府的核心谋士,留之许都,辅助荀彧。 他更是肩负了曹操密令,盯住天子。 “元常,你去过渝都,见过牧景,也和牧氏群臣交涉过,必对明国有一定的认知,你当真认为,明国之强大,已非中原可胜之?” 曹操严肃的问。 “是!” 钟繇坚定的点头:“臣认为,若要灭明国,护汉室,必须要集合天下之力,共讨明国!” “如今我们和河北,打的不可开交,若是调转兵锋,进军西南,唯恐中原腹地不保!”有人幽幽的说道。 那么如今这时候,摆在了曹操面前的路,真的是少之又少了。 他需要抉择。 继续和河北决战。 还是进军西南。 这样的抉择,对于他而言,将会是一次命运的抉择,不管对错,那么他的未来,都只能接受这个命运。 天下动乱,谁都想要脱颖而出,汉室已失其鹿,乃是不争的事实,或许他有忠于汉室之心,可他绝不做霍光。 不会让曹氏家族为汉室陪葬。 他能做的,只是不要让汉室在自己的手里面终结,那就足够了,那就已经对得起心中那一颗忠心了。 可如果最后是明取汉而代之。 那么毋庸置疑,明国就是他的敌人,不共戴天的敌人,要么他战死在沙场上,要么明国灭亡,没有第三条路。 “元常!” 曹操看着钟繇,他很少欣赏一个人,钟繇算一个,因为钟繇就凭借三寸不烂之舌,硬生生的改变了他不可忤逆的心意,当初他要杀钟繇的,就算不杀,也准备撇而不用,然而钟繇,却能说服他了,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了。 关键,钟繇只是很简单的阐述了一下当今局势,就已经把他说服了,那种胆魄,那种口才,那种能力,都是他比较赞许了,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