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5章 办学塾-《我在春秋当暴君》
第(2/3)页
……
走了一遍十二仓,
回来的时候,徐灵很难过。
钱不管何时都是不够用的。
但其实灵国也在切切实实的改变着,
修建的那八条河道,二十多条水泥路,十多个县邑,都在逐渐完工。
这也是在运输和城建方面,在给灵国的未来提前筹划,未雨绸缪。
所谓:
要致富,先修路。
运输效率快了,城建规划好了,各方面都会受到正面的影响。
这一点,倒是无疑的。
徐灵回到了总政厅,宣召姜遥,让他把办学塾的事情先放放,一百座就不修了,先修二十七座,在每个县城里都安放一座学塾。
条件还是一样的,
先免费学一年,但往后的学费则要增加至每月20钱。
这样一来,倒是好办了。
姜遥迅速从储才院中挑选了二十七位老师,有年轻人,也有长者,带来觐见徐灵。
因为没有科举这条上升通道,因此储才院里储备的人才,大都是贵族,亦或是跟国君府有关系的。
他们还无法得到正式的官位,国君府毕竟人满为患。
但却一直在待命当中,每个月也能领到一些微薄的俸禄。
得知自己要前往各县邑当老师,教学塾,一部分人欣然同意,但一部分人却觉得屈了他的才。
徐灵一一扫视,
有才者说被屈才了那还行,安慰一下就得,实在不行加点俸禄和福利。
无才者说屈才,徐灵直接让其逐出储才院。
数次筛选后,终于选出了让徐灵满意的二十七位老师。
徐灵背负着双手,左右踱步,笑眯眯的说:“各位老师,寡人让你们教学,是为了让我大灵子民知荣辱,辩黑白,懂道义,要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,当然了,书经古典还是要教,但更重要的,是教学生做人的道理,寡人也知道,将你们下放到各县去,很苦,但在这个世上,做什么不苦?谁也别想一劳永逸,不劳而获,你们种下的,迟早会开花结果,当那些学生学有所成,亦或是担任了某地县长,更或者,来我国君府当官,你们做老师的,脸上也有光……”
话还没说完,徐灵伸出一根手指,加重了语气:“每位老师,国君府每年都会考效一次,具体事宜,等会儿由左相告诉你,谁若能教导出人才,寡人便给他封爵赐禄,并且让你们直接升入大学院,去帮寡人搜集天下士子,入我大灵做事!”
这两句话一出。
二十七位老师纷纷动容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