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 孰是孰非-《大唐探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听众人这般行礼而拜,李夔这时又注意到了一个新的现象。

    那就是,这些唐朝的百姓,没有象电视剧里演的那样,说什么草民参见大人之类的话,而是径呼其姓,后加个“公”字或其官职名称。

    这般称呼,其实亦是唐代特点。

    因为“大人”一词,用作官员称呼,其实是在元朝以后,才流行开来的。

    在唐朝时期,“大人”多用作子女对父母的敬称。

    唐朝官员等级,依正、从、上、下等类,共分为九品三十级,各品又包括职官、文散官、武散官、爵、勋等。称呼这些官员,多以其姓加上官职名称或者称呼姓加上“公”。

    打个比方,比如唐朝著名宰相狄仁杰,可以称呼其为“狄阁老”或“狄公”,而刺使朱青玉,则可称呼为朱刺使或朱公;如县令李光忠,则称呼为李县令或李公。

    前头笔者也说过,在唐朝的时候,官员与百姓之间,远没后世那般等级森严。

    所以,当狄仁杰问:“元芳,你怎么看?”时,李元芳不会说:“狄大人,以小的看来……”而是会说:“狄公,某以为,此事必有蹊跷,也许背后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!”

    段知言轻咳一声,朗声喊道:“方才是哪位澡客,说自己可以断明此案呀?”

    李夔上前一步,向其叉手而拜:“拜见段县尉,某叫李夔,已查明这金碗盗窃之案,究竟是何缘故。”

    “你?”

    段知言用满是狐疑的目光,将李夔上下打量一番,不由得皱起眉头。

    这时,方炼凑上前来,向他简述了一番李夔的来历,段知言却是眉头皱得愈发厉害。

    他扭过头来,一脸狐疑地问道:“李夔,你在长安时,到底是做什么的?”

    李夔眼珠一转,立即回道:“小的在长安时,曾跟着当不良人的表兄,一起查过案子,故对于查案之事,略有所悉。今年长发动乱,表兄一家早已逃往他处,不知所踪。某于今想来,甚是伤怀。”

    李夔的这番回答,稍稍打消了段知言的疑虑,他微微点了点头,又道:“李夔,你要知道,这断案审决之事,关系非小。若你言语有误,指证不明,可是要担责的!”

    李夔慨然道:“某知道,若有疏错,自当担责受罚。若段县尉准允,某现在就可以开始解析案情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