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一章 传神-《鉴宝从文物修复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但是赵御眼前的手札上却记载着,在先秦时期,有一部分南蛮或者北域的小诸侯国,会出现活人和陶俑共同殉葬的特殊陪葬坑。

    手札的解释是,这种殉葬的模式,是一种文明萌芽产生的体现,是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的过渡。

    赵御看到这里的时候却微微皱眉,他觉得这手札的解释,有些过于牵强了。

    因为除了先秦能用这种说法来解释,后来的那些怪异陶俑的出现,却就显得很突兀了。

    这种怪模怪样的陶俑,在国内的历史长河中,从先秦到始皇帝的兵马俑,再从兵马俑到现在挖掘出的地皇兵俑。

    其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,有些墓葬当中,还会出现这样的陶俑陪葬。

    甚至这些陶俑的绘制手法,横跨千年,除了面部的特征有些变化之外,其中粗狂的传神感,却好像一脉相承。

    “额……老祖宗的脑袋,咋长得?”

    赵御看着手札下面田子厚对于陶俑的一些见解和注释,心中不由得吐槽道。

    投身他们考古这个行业的,有时候真的能让古人清奇的脑回路给逼疯。

    赵御知道,或许他们这里小心翼翼的研究的,不过是古人的一时兴起罢了。

    更或者,就是一种古代早已经失传的仪式或者流矢的风俗罢了。

    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。

    赵御知道一个在考古界广为流传的笑话。

    说的是,在一个比较久远的古墓当中,出土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文物。

    这东西的造型和那个时代文献记载和风俗很不相称。

    圆形中空,成规则蜂窝状,其形成物质脆弱无比,但是却经历了上千年而未损坏。

    所有的专家都投身其中,打算解开这个秘密。

    最后都无功而返,最后甚至有人断言,这可能是外域文明留在地球的遗物。

    随即该文物到各大博物馆做展览,因为专家给出的不同定论,倒是吸引了不少的人前来参观。

    可是让人啼笑皆非的是,这东西最后被一个老知青看到。

    老人下意识的说了一句:“这不就是还没烧完的蜂窝煤么……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