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七章 恭亲王闹气-《后宫勤妃传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陈文心安慰着皇上,想着送公主去蒙古和亲这事是没有解决的余地的。

    除非皇上像前几代先王一样,娶蒙古女子为后。

    这对大清的国政干扰更大,甚至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继承人。

    皇上日后,也是要将自己亲生的公主源源不断地送往蒙古的。

    她轻叹了一口气,拍着皇上的手,“与恭亲王相比,裕亲王可真叫人敬佩啊。”

    他的大格格最先入宫,却不曾听闻他有什么抱怨不满。

    皇上提到裕亲王,脸色缓和了许多,“裕亲王是朕的兄长,无论品德还是才干,都堪当表率。他对朕的行为一向是很支持的,这也是朕偏信他超过恭亲王的原因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啊。”

    皇上冲她一挑眉,“派恭亲王去监军,只是不想他在京中给朕使坏罢了。朕了解兰襄,无论恭亲王说什么坏话,朕都不会信。”

    皇上说的好听是让恭亲王监军,实则只是找个差事把他远远打发了而已。

    陈文心对恭亲王此人并不了解。

    先帝年纪轻轻就驾崩了,留下的子嗣并不算多。

    除了皇上以外,现下就剩了这两位。

    他们可谓是大清的铁帽子亲王了。

    地位虽高,并无实权。

    皇上吸取了前几代大清皇帝的教训,没有给亲王授以实权,只是加以虚衔罢了。

    比如裕亲王领着一个监管刑部、吏部的职责,恭亲王领着一个监管户部、工部的职责。

    都是虚的。

    他们最重要的工作,反而是替皇上笼络这些皇亲国戚,做人情上的交际。

    谁叫他们是爱新觉罗家中,除了皇上以外地位最尊的人呢。

    裕亲王一向勤勤恳恳替皇上办事,这个恭亲王就显得桀骜不驯许多。

    “对了。”

    皇上忽然道:“朕先前原打算把和硕温宜公主,送去太皇太后的慈宁宫。谁知皇祖母她老人家不忍见她被送去蒙古和亲那一日。朕想了想,不如就送去惠妃的长春宫和五公主作伴。”

    五公主年仅十二,还未备着和亲,所以连封号都没有。

    陈文心道:“这样也好,和硕温宜公主定然是知道自己要去和亲的,让她给五公主先做做心理准备,也好。”

    五公主过两年长成了,是必然要去和亲的。

    一个庶妃所出的女儿,若非皇上的公主都夭折了只剩她一个,这满宫里谁能想得起她呢?

    大清朝的公主原就命途坎坷,再没个好额娘好母族,只能孤零零地去和亲了。

    “至于恭亲王家那两个格格,等日后送进宫来就由你照管吧。”

    什么?

    陈文心瞪大了眼,她为什么要去照顾两个跟自己差不多大的侄女儿啊……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