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65 用命-《贞观三百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双方顿时尴尬了一会儿,甘队长也是回过神来,抱着茶缸,整个人也有些纠结,刚才兴头上来了,把自己平日里累积的东西,都秃噜了出来。

    跟自己的属下还有同僚扯这个,那跟放屁崩出金针菇又有什么分别?

    毫无意义。

    也就是跟王角说的时候,才会有一种说不上的状态,他下意识地就能明白,王角认可这个,且王角知道自己。

    “知己”这个词的确是说烂了,贞观纪元三百年来,不知道多少文人骚客,尽跟知己过不去了。

    可是甘正我队长,来了义勇军“混口饭吃”的这一段时间,他很确信,自己的知己,就是王角这个仿佛屁也不懂的委员长。

    军事,王角一窍不通,他甚至连棱堡都没见过,也分不清什么是管退炮,什么是架退炮,他不知道掷弹筒是得顶着才能发射的,他甚至对着墙开枪,子弹能打破旁边门上的窗户。

    文化宣传,王角就会一招,哪儿需要宣传就往哪儿砸钱。

    人、钱、物管够,除了标语、宣传语可能跟他有关系,其余的,包括宣传部的成立,都是因为有纪天霞、钱镖等人的帮助。

    但是有一说一,甘正我觉得王角挺厉害的,不是一般的厉害。

    二十岁的小年轻,只怕真没有几个人,能够“身居高位”的同时,还能爬山涉水做实地考察。

    整个义勇军的外围民兵组织“五枪队”,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了四个县的“田间调查”重要骨干。

    可以这么说,别的地方都可能粮食产量统计出大问题,但是在这里,真不会有什么大纰漏。

    这是教育部在过去三百年中,一直梦想过的组织架构。

    不成熟,但那种高效,就是这样的。

    只是,甘正我在过去的时间中,很认真地考虑过,帝国不可能在基层扣细节的。

    扣的太细,行政成本会无比的高昂,而行政成本的极大提高,自然会倒逼整个帝国去推动技术革新,以谋求更多的收益来补偿行政成本。

    然而,这是不必要的事情。

    于是基于这个“不必要”,高昂的行政成本,自然也就成了不必要。

    同样的,基层的统治,只要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影响力,就行了,太细致……不必要。

    这个时代,糊涂一点最好。

    朝中的相公们是老糊涂,各省各部的部堂们是中大型糊涂,州县的使君是中小型糊涂,乡镇的大官人们……小糊涂一群。

    但在湖南省的衡州安仁县,这里简直就是活见鬼。

    姓王的小子说要“减租减息”,他定下这个目标之后,就去干了。

    然后,真就“减租减息”。

    姓王的又说要搞“公审大会”,定下日期之后,就去判了。

    伍定山这样的土匪要死,赵老太公这样的地主要死,黄世安这样的朝廷命官……也要死。

    整个大唐帝国这么多年,真就没见过这样的。

    湘东的老百姓都惊呆了。

    现在,姓王的又说,现在账上缺钱,准备赊欠一点,或者拿来年的粮食抵押,大家伙儿有钱的,可以先借给我王某人。

    当地的老百姓,并不知道哪怕是万里之外的南海,都多得是一群人挥舞着金票要借给姓王的小子。

    他们就寻思着,王委员长还至于骗老子那三五斗的?

    这样的事情,这样的案例,甘正我想着,如果他重新披上官袍,返回洛阳,跟往昔的同僚们说起这些,他们必然是吹捧一声“上溯三代,堪比圣王”。

    老子圣你娘的祖宗十八代棺材板儿!!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