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至于朝中事务,反正有丞相萧何盯着,都这么多年了,也没出过什么差错。 看着殿内忙碌着的宫女、宦官,再稍崇敬一下未来数月,自己在甘泉宫的闲暇时光,老天子的嘴角之上,也悄然挂上了一抹淡笑。 但很快,那一抹多年未曾出现的轻松笑意,便随着一道出现在殿门处的老迈身影,而被一抹苦笑所取代······ “丞相臣何······” “免礼免礼~” 不待萧何道出拜喏之语,便见刘邦满是随和的一摆手,负手回过身,坐回了御榻之上。 “即是来了,便且坐下说话。” 感受着老天子那随和,又隐隐透露出些许疲惫的目光,萧何也只低头一笑,在御榻不远处的筵席之上跪坐下来。 不片刻,老天子满是感怀的声调,便再度传入萧何耳中。 “老啦~” 轻飘飘两个字,惹得萧何悄然抬起头,就见刘邦满是戏谑的指了指萧何,又不忘指了指自己颌下花白的髯须。 “自朕起义兵于丰沛,转眼十数载······” “往日之汜水亭长,已为今之汉始祖;彼时之沛县主吏掾,今亦已居汉相之贵。” “只可惜,岁月如梭······” 说着,刘邦只略显落寞的低下头,又是一声长长的哀叹。 待萧何也淡笑着缓缓点下头,刘邦终是摇头一笑,旋即满是戏谑的望向萧何。 “直说便是。” “又何事,竟使酂侯亲入长信,觐朕当面?” 听出刘邦语调中的戏谑,萧何也不由莞尔一笑。 稍一思虑,萧何终低下头,从怀中取出一只布袋,递向身旁的寺人。 “呈与陛下。” 低微一声吩咐,寺人赶忙结果布袋,一刻都不敢耽误,将布袋送到了刘邦面前。 见萧何这般架势,刘邦也不着急,只慢条斯理的接过布袋。 “钱?” 下意识一掂布袋,听闻一阵悦耳的钱币碰撞声,刘邦不由眉角一挑。 打开布袋,随手取出一枚钱币,刘邦面上,终于涌上一抹标志性的严肃之色。 “嗯······” 皱眉打量好一会儿,刘邦终是面色僵硬的抬起头,略带尴尬的望向萧何。 “汉半两?” 待萧何苦笑着一点头,刘邦只将眉头皱的更紧了些,索性将钱袋倒过来,将袋中钱币全部倒在了面前的御案之上。 就刘邦所见,面前的御案之上,足足躺着近三百枚模样相似的‘铜钱’。 与秦半两一样,这几百枚铜钱,也同样是圆形方孔。 只不过,相较于直径一寸以上,内孔的方孔不超过三分1长宽的秦半两,刘邦眼前这几百枚‘铜钱’,外径都不超过秦半两的一半,即五分。 反倒是钱内的方孔,似是比秦半两还要大上一圈! 最让刘邦眉头紧皱之余,隐隐面露尴尬的,是这些散发着银白色光芒的‘铜钱’正面,亦同秦半两一样,刻有‘半两’二字。 也正是这两个字,使得重量明显不超过三铢的‘汉半两’,合法具备了‘半两’,即十二铢的面值。 而与秦半两光滑平整的背面不同的是:这几百枚钱币的背面,都刻有‘汉兴’二字······ “难怪······” “难怪少府熔铸汉半两,可得数以十倍之利······” 面色阴沉的发出一声呢喃,刘邦只抿紧嘴唇,看着御案上的几百枚钱币,稍陷入思虑之中。 在过去,刘邦只大致知道:少府熔秦半两,而铸汉三铢,确实可以达成‘钱生钱’的目的。 但直到今天,亲眼目睹‘汉半两’的真容之后,刘邦才清晰的感知到:三铢钱,为什么会在短短两三年之内,就彻底失去信用。 都不用说此刻,正躺在刘邦眼前的几百枚三铢钱,与秦半两天差地别的重量、用料,光说一点,就足以道明一切。 ——萧何递上来的钱袋,不过手掌大小!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