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8章 谁不想在市中心归隐田园呢-《重启1978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来之前张卫东是做了功课的,他以前听说过市中心的调房子的地方,果然那几个人是去那的。

    三个中年大叔见他们也走来,诧异不已,不过张卫东并不管他们怪异的眼光,而是逐个看房子的信息。

    大部分都是亭子间,有人想把一间大的,换成两间小的,也有人想把没有厕所的屋子换成带厕所但稍小一点的。

    据说,当时,有抽水马桶的卫生间,可以多换到4平米的面积,有煤气灶台则可多换2平米。

    仔细看了许久,张卫东看到三个中年人站的地方,赫然看到他的房屋资料是一套占地八百平的二层洋房,大哥还细心地附上房子的照片,就在最繁华的湖南路后面。

    所谓老洋房,主要就是上海租界时期的别墅类型房子,历史的原因,主要分布在当时的法租界,特别是法租界西区。上海有“上只角”、“下只角”的说法。

    上只角其实对应的大致就是法租界西区。像武康路,绍兴路,东平路,湖南路等,都在这一区域。为什么贵?简单说就是,极度稀缺。

    张卫东原本上班的地方,窗户外面看过去就是独栋洋房,植物环绕。环境清幽,那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住进这样的“普通房子”,过平静的田园生活。

    后来他在网上一查,一栋3亿以上。

    洋房本身数量不多,这当中80%以上在郭嘉手里。

    这些有的机关单位在用,有的租出去,更多是原来一户人家的豪宅成了72家房客,早没了老洋房昔日光芒。

    剩下私人产权,可流入市场交易的总量就不多,很多业主也不会拿出来卖。

    今天能见到这栋产权明晰的洋房算是意外之喜。

    不过中年人的要求很高,他要置换一套不低于七十平米的房子,还要拿到5000块。

    钱不是问题,房子要怎么弄就要好好斟酌一番。

    张卫东则四下看了起来,看到一个最活跃的年轻人,不停跟人打招呼,但是理他的人不多,想来这个人就是拿佣金的最早的房产经纪了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