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可是大家都是造火箭的,而且用的还是同一套人马。很多技术是通用的,而一旦涉及到通用。那么这资金上可就宽裕的太多了! 凡是涉及到通用的研发项目,都可以利用私人企业的资金。而体制内的资金,做研发私人企业不做的项目。这样一来,以后再也不用辛辛苦苦的等着上级领导拨款。唯一担心的是,有了这道活水之后,上级领导不会暂停之前的拨款。”对于这些真正搞研究的人而言,他们最痛苦的不是攻克技术难关,而是技术到了最关键时刻研发资金突然发生断裂。 一旦研发资金跟不上,这技术很有可能被拖延。甚至更恐怖的事,会被其他的项目所挤掉。 毕竟研发经费就那么多,什么样的项目最重要,自然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。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,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研究项目,被迫让位的时候,那种痛苦跟失去亲生儿子没什么区别。 “咱们偌大一个国家,在经费上就捉襟见肘。他一个小年轻儿,真的能拿出这么多钱吗?”有人还是不敢相信的问道。 “别看人家岁数年轻,现在这小子可是掌握着十亿美金。整整十亿美金啊!都能够打几十发卫星上天了,有这几十发卫星,能够解决多少研究课题。”有人很是激动的说道。 就在下面议论纷纷的时候,礼堂的讲台上宋部长正在测试麦克风。 “同志们安静一下,具体的事情我就不再重复了,与你们一道来的同志在飞机上已经跟你们讲了很多。现在我们直接请银河系航空航天公司的总经理林平先生跟大家讲话。”宋绍武再次念到这个名字的时候,还是有些莫名其妙的觉得好笑。 林平本以为宋绍武会长篇大论一番,没想到这老头倒也干脆。 “今天请大家来这里只是为了落实公司第一个项目,诸位都是各个方面的专家。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你们,而你们负责把我的想法落实成具体的任务。 之后这些任务交给各个部门开始研发,我希望在年底之前,可以看到第一批的火箭试射。 我所要的项目正式被命名为可‘回收火箭项目’。”林平说话时,看到了桌子上的火箭模型,于是拿在手中开始为大家演示。 “正常的火箭发射程序大家都清楚我不再赘述,我现在想要的是,当火箭升空两千米之后,发动机关闭开始自由落体。 几秒钟之后,发动机重新点火,然后调整姿态垂直降落于地面。 这只是整个项目的第一步,大家可以先造一些小型火箭做试验品。今年一年之内的研发费用,我为大家准备了两个亿美金。 这两个亿美金除了解决研发资金之外,还要再发射场为大家改善生活。除了发射场之外,所有参与到这个项目的工作人员,每个人每个月额外领取两百块钱生活补贴。 另外,凡事参与到我公司的工作人员,一旦发生危险所有医疗费用全部由本公司承担。一旦发生人员伤亡,工作人员的家庭将直接获得十万元人民币的补贴,以及子女大学毕业之前所有费用的支出。”林平说完之后看着下面人的反应。 林平话一讲完,台下瞬间嗡嗡嗡响成一片。 所有人都在交头接耳的交流着,毕竟对他们来说这可是影响生活的大事。 以前只做一份工作,现在很显然要做两份工作。 不过工作待遇还是不错的,新老板一上台,就给每个人发两百块工资。 而且一旦有人伤亡居然如此之高的补贴。 这可是整整十万块钱,而且连子女到大学毕业之前的费用都承包了,显然为这个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。 宋绍武有些意外,他没想到林平公布的第一件事居然还涉及到了职工的生活。 不过更让宋绍武惊喜的是,林平不但每年要支付两亿美金的人员使用费,而且当众承诺还要每年拿出两亿美金来搞研发。 “胡工,你儿子说的是真的吗?”胡悦身边,有人马上焦急的问道。 这些事情儿子并没有与自己商量,胡悦现在也是一头雾水。 不过既然儿子手中有那么多钱,想必这番话应该不是胡乱说出口。 “他虽然是我儿子,但是现在也是咱们的领导。领导说话,自然不会跟大家开玩笑!”胡悦没想到有一天要给儿子打工,不过这一刻她没有觉得丢人,反而觉得这是人生中最开心的一天。 “儿子提出伤病费用,可能,可能是给老爸面子吧!”林湖看着自己的吊瓶无奈的说道。 虽然这番话说的有些很感慨,可是一想到这些年来遇到的大大小小的事故,林湖觉得儿子很有担当。 如果以前的那些同事也能得到十万块钱,甚至抚养子女到大学毕业,那将是多么好的一件事。 大多数一线职工忙着聊生活时,专家们则对于这个回收计划表示出了疑惑。 “每年投入这么多钱,就是为了搞回收火箭?” “可能是火箭回收之后,二次利用能够降低发射费用。”专家就是专家一眼便看出了问题的根本。 “空中关机,二是点火!显然火箭最少有两台以上的发动机能够保持平衡。而且这两台发动机只能够放在底部,不能够像卫星那样安放在身体的各个方向。”有人已经在脑子里飞快的计算着回收火箭所需要的具体方式。 “如果只是小型火箭,这的确很容易做到。可是随着火箭的体积越来越大,显然对发动机的推力有极高的要求,而且要求自身的陀螺仪异常的精准。看来这研究的难度可是不小! 这发动机势必要重新研发,以我们现有的发动机来估算动力输出,显然还有些不足。而且新式发动机尾喷口,必须要做到精准的可调摆动。稍微有一点点误差,就会让火箭无法准确的落地。”看着这项目,作为专业人士有的人已经跃跃欲试想要马上投入研究。毕竟如此充足的经费下,再也不用整天惦记省钱二字。 “这种火箭一旦研制成功,即便只是捆绑的两个助推器,每次发射也能节省一大笔钱。商人思考方式就是与我们这些专家不一样。 我们这些人只需要保证火箭能够顺利升空把卫星送到预定轨道,而商人第一个研发项目居然是要为未来做节流开源而准备。 两相对比之下,不得不说这项目很有前景。 我们国家现在正寻求进入国际发射市场,如果我们掌握了这项技术。就可以把捆绑火箭的助推器做得很大,助推器大了之后推力就会大增。我们的运输能力就会翻倍增长。 到时候一箭双星一箭三星都不是问题。 等真正掌握这些技术之后,国际上同行在价格上根本无法与我们竞争。到了这一天,只要我们成功的发射几颗卫星。国外的卫星公司一定会为了低廉的价格而找上门来。”一想到整个七机部都在谋划如何到国际竞争时,有人在这个时候居然送上大笔预算,想要让发射火箭的成本大幅度降低。一旦拥有了这种技术,完全可以说是如虎添翼。 本来华夏的成本就低,如果再配合这套技术,那国外的同行根本没有任何的优势。 无论火箭的推力,还是市场的价格。 别人拿什么跟我们竞争。 一想到这些之后,每一个人脸色都激动了起来。 “如果我们这些人想研究这个方向,用这样的方式跟上级打申请,申请拨付资金进行研发。估计直接会被否掉,毕竟国家可没那么多钱让我们去搞研发,而目的仅仅是节省这一点发射经费。 更严重的是,即便我们投入研发,未必在短期之内看到效果。 一旦研发周期被拉长,投入的资金远远看不到回报之时。这项目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毙掉。然而,即便能看到未来的好处,上级领导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。 本来我还有些抵触,觉得航空航天怎么能交给私人来运作。现在,我不但没有任何抵触心理,反而期待赶紧开展工作越快越好。”对于专家们来说,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研究能否顺利进行。只要这技术服务于国家,谁当领导都一样。 “我希望大家尽快召开技术性会议,尽快落实我这个项目。 我们都是相信科学的人,我不希望大家盲目乐观盲目自信。这个项目验证火箭,我给大家二十发的研发周期。 这二十发火箭随便摔随便炸,正所谓失败乃是成功之母。只要大家能够学习到经验即可。 我要说明的是,每一次发射火箭,必须保证两发一模一样的火箭。 当一发火箭出现问题坠毁或者爆炸后,短时间内解决问题,然后争取十天之内发射第二发。即便再次坠毁或者爆炸依旧无所谓。 等大家的技术完全成熟之后,我们会研发真正的运载火箭。这回收火箭将作为助推器使用,每一次配备两枚。能不能在年底之前听到大家试验成功的消息,就看你们这么多年积累的技术了。”林平直接给出了二十发的失败量,毕竟这玩意儿可不能要求三两发就见到成果。 “嗡嗡嗡....”听到林平的话,台下又乱了起来。 “这要放在七级部之内,失败一两次还可以被接受。这失败十几二十次,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!有钱也不能这么花呀!还是说,这新式火箭当真如此之难?”发射场区的工作人员们猜测技术难度。 “反正人家有钱,又不用花七机部的经费,而且给出了这么宽裕的条件,这不是好事儿吗!”一想到经费足,还不担心失败被问责,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都找不到。 对于专家们来说,他们显然也没意料到林平给出这么多的发射次数。 按照国外同行的经验,当一艘火箭被定型之后,势必要发射两次验证一下。 只有验证成功之后才可以装载卫星发射上天。 而在国内情况却迥然不同,一般情况下是火箭被生产出来之后只能做理论论证,证明没问题便直接上卫星。 甚至连几年之后国际发射业务,用全新的火箭系统发射卫星,拿着老外的卫星都敢直接上。根本没有过多的经费,去搞什么验证发射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