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九十六章 高丽两派-《雄起北亚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毕竟开京城的百姓和贵族几乎都被一网打尽,若是重建的话,也是耗费不少钱粮的。本着现在高丽国库空虚的考虑,也没有人赞成重建。

    另外从地理优势上而言,南京比开京距离明国更远,一旦发生战事,也能让南京的群臣多些反应的时间。不说组织兵马抗拒明军,至少能让城中的官员贵族在明军赶来前,逃到乡下。

    像上次一样被一窝端的抓到明国受审的经历,可没有人想再经历一遍了。

    当下南京城内,对于明国的命令,高丽分成了两派。

    一派认为应尽量满足明国的要求,以免上国震怒,再次兴兵于高丽。这一派的代表人是朴孝成。他可知道自己的官位是怎么来的,若是讨不到明国官府的欢心,那可就地位不保了。

    在高丽国内,眼红自己的人可不少。此前那么几次的叛乱,明国仅仅三千的驻军,就将那些叛乱镇压了下去。所以哪怕现在底下的兵马已经有好几万了,他也不敢违逆明国官府的意思。

    另一派则以崔愈恭为首!他们认为高丽时下也民生艰苦,提前上贡,着实拿不出那么多的钱粮来。而且明国的要求也确实胃口大,三百万担啊!这还是高丽全盛时期,都没达到的赋税。

    更何况旧岁又遭遇了那么严重的洗劫,境内的百姓也流失得严重。五个道州的地方官,都上奏称,境内逃民之状愈演愈烈。还想贡出三百万担钱粮,完全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当然,这些纳税的丁口中是不包括那些拥有大量田产的地主和官僚的。官府能收到的赋税,也只能从那些地少又毫无威胁的平民百姓手中夺食。

    为此,崔愈恭认为,一方面要向明国官府呈情,说明高丽的难处。同时拿出十万石的钱粮,算是体现出高丽的心意。这也是为征伐倭国而筹集到的钱粮,虽然还是距离明国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,但能拿出一点是一点儿。

    用征倭的钱粮去应急,也是不得以而为之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还得向蒙古汗庭/宋国等国请求援助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