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远在千里之外的百济。 十一月的百济,天气尤其的寒冷,许多地方已经冰冻。 这个时代可不比工业时代,温度起码要低五到十度,越是到北方就越是明显。 百济这边是一个半岛,有着冰冷刺骨的海风,还有从北方而来的寒潮,可谓自然条件非常恶劣。 也就是几座城池里面还能稍微挡风遮雪,其余的村镇部落,过得那叫一个惨。 每年的这个时候,李如玄都会被委派在百济处理事务。 而到了春天夏天,通常他又会被调回室韦的中京城,远程办公。 室韦人还是很聪明的,百济人行动顺畅的时候就把李如玄拉回去,免得他搞什么小动作。 秋冬两季,寒冷又有大雪,百济人连活着都困难,造反什么的都不可能。 这时候把李如玄派回到百济,让他负责赈灾和安抚民众,那是最好不过。 百济最大的两座城池都靠得比较近,分别是平城和汉城。 这两座城池的民众都超过了十万人,在大康也就是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县城,但在这里却是最大城池了。 别说是百济,室韦的中京城人口也不过三十万而已。 所以在室韦看来,百济的城池人口并不少。 但此时此刻,李如玄并不在温暖的城池府衙里面,而是带着自己的一群随从们奔波在四周的乡村。 晚上的时候,哪怕是李如玄,也只能住在破旧的茅草屋里面,吃着难吃的米糠粥。 唯一能体现他这个百济大臣待遇的,恐怕就只有他现在泡着的这盆滚热洗脚水了。 他今年已经是五十三岁的人了,寻常人在这个年龄,早已经是颐养天年。 但李如玄却有着坚强的意志,让自己绝对不可能退休。 因为他心中还有着伟大的梦想,期待着在自己手中复国! 光复百年前被室韦灭掉的百济国!! 况且李如玄也是明白的,要是自己不坚持努力,恐怕就没有时间了。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统治,百济早已经臣服于室韦的强大之下,许多年轻人都以加入室韦的附庸军而骄傲自豪——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获得很多的特权,并且有充足的军饷拿回家里。 眼看着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,李如玄表面上拍手叫好,在各个场合鼓励他们“为国效力”,但私下里却是惆怅满腹。 长此以往,要不了几十年时间,百济就会别彻底同化了啊! 也是他那个时候没有认识柳铭淇,不然柳铭淇就会坚决的告诉他,“不会的!!” 你看另一个世界,百济直接被东瀛殖民超过三十五年,东瀛人遍布百济的大街小巷,全部官员都是东瀛人,也推行东瀛的文字和文化……但一旦东瀛倒台了,百济瞬间就能恢复自己的民族性。 当然了,你也不能说李如玄担心的没有道理。 在他这个时代,用这个时代的眼光来看,如此的情况绝对是触目惊心,根本不敢有半点的松懈。 所以他利用一切的时间和机会,去缓慢而又坚决的培养心腹,推动百济的反抗事业。 为了培养这些人,他不惜让自己的大儿子去当海盗,赚来的满是血腥的钱,用在反抗复国事业上面。 而通过了这么二三十年的观察,李如玄悲哀的发现,自己的大儿子李松,二儿子李瑜,都不是什么开国之才,最多也就是守成之才。 因此如果自己不积极的反抗室韦,将室韦强盗赶出百济,在他们这一代就彻底没有机会了。 要是自己打下江山,让他们来守着,说不定还行。 抱着这样没有一点点退路,只能拼命向前的态度,李如玄几十年兢兢业业,不敢有半点松懈。 他的所有心神,都放在了怎么复国身上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