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一般来说,红薯种植,一亩地需要五十公斤的发芽红薯根块。 但是第一次种植,柳铭淇又不是农学出身,当然就不晓得分寸,他能记得大概的间隙和播种密度,已经算是没丢农村出来的孩子的脸了。 两百多斤远道而来的红薯,加上发芽等等一共有三百多斤,被柳铭淇分成了总共十亩地来播种。 就这小小的十亩地,也被柳铭淇分散在了帝京城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种植。 他担心万一哪个地方的风水成了问题,导致红薯种植出了问题,那才欲哭无泪。 堂堂一个工科狗、实验狗,居然担心到有了迷信的想法! 由此可见少年有多么的紧张红薯。 这也怪不得柳铭淇。 任何一个知道红薯功用的人,都会这么视若珍宝的对待。 原本他是用了二十个人来看管照顾,等到后来从蜂窝煤工坊招募来七百零七个半大少年,他又增派了二十人来处理。 实际上照看十亩地,根本要不了那么多人。 但一方面柳铭淇是太过紧张,另一方面也是他想要更多的人从一开始就熟悉种植养护红薯的过程,培养专业人才,所以才派了那么多人来照看。 今天柳铭淇便来到了城东的红薯试验田。 这块试验田是东南西北最大的,足足有三亩。 位置就在白糖工坊的里面,靠墙边儿的位置。 白糖工坊的面积多达三百多亩,如今还在不断的往外扩展,分几亩出来是轻而易举的事儿。 虽然大家觉得很奇怪,不知道小王爷要搞什么玩意儿,可见识到了柳铭淇神奇的裕王府众人,从来都不怀疑他的能力。 即便看得出来这是在种植农作物,那他们也觉得,这肯定是不同寻常的农作物。 看着一片翠绿的红薯叶子铺满了整片土地,枝繁叶茂长得很好的样子,柳铭淇心情就很愉悦。 “可以收成了吗?”柳铭淇问侍立一旁的小主管道。 小主管名叫于征,本来也是裕王府里面的家生子,虽然为人不大聪明,但却很踏实,做事情很认真,于是田大总管便选了他来为柳铭淇种植红薯。 于征闻言点头又摇头:“有些地方长出的红薯已经很大了,但有些地方却还差点火候,老农民的意思是再等一等,不差这点时间。” 为了种好红薯,裕王府特意的聘请了不少的老农民,专门做种植的指导。 别看他们没有文化,但是和种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,他们的经验教训非常重要。 于征也没有亏待他们,每人每个月给五两银子的工钱,超过了大部分的农民,比他们自己种田要划算许多。 所以这群老农民干脆把自己的土地交给儿女们来打理,自己一天到晚都带着裕王府的人泡在田里。 现在柳铭淇见到的生长旺盛的红薯地,就有他们的很大功劳。 术业有专攻,虽然新时代的老百姓们你种植田地再好,都比不上人家金融行业的动动手指头,但在这个古代,有经验的老农民们,从来都是瑰宝! 只不过是统治者们很少重视罢了。 别说是古代,就是现代,不是有那些包了几千亩、上万亩土地种植粮食的粮食大户吗? 他们给普通工人的钱是一年三万,但是有经验有能力的老农民们,一年能拿十万以上。 这就是人家在靠本事吃饭! 所以古代的老农民,一样能如此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