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一章? 触目惊心!耸人听闻!!【第三更!求全订!求月票!】-《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一百年都不到!

    现在就要又重蹈覆辙了吗?

    身为发现人的苗炎也来了。

    一群人沉默之中,他站出来道:“陛下,臣请命前往彻查此事,一定将那些硕鼠们全部绳之以法!”

    “不,你不用去。”

    像是忽然苍老了几岁的景和帝,微微摇头。

    “陛下!”

    苗炎急了,“这样的人,您还宽容干什么?一定要严惩啊!不然国将不国,天下也不再是我大康的天下啊!”

    一旁的曹仪抬了抬眼皮子,呵斥道:“太升,你胡说八道什么?这点事情我们就扛不过去了?你别忘了,江南还稳着的!四川还稳着的!我大康四面疆域还稳着的!!我们的禁军九卫也更是稳着的!!!”

    曹仪的话非常重,但却也绝对的言之有据。

    大康最重要的地方便是江南三省。

    特别是自从有了京杭大运河之后,江南三省的粮食和物资能源源不断的输送往京城和许多地方,这就大致的保证了帝国的安定。

    只要江南还稳着,那么全天下就不可能有大难。

    这也是为什么室韦的那些将军丞相们,都想要直捣黄龙,一举摧毁江南的重要原因。

    现在粮仓爆出巨大问题,但江南的储粮仓库肯定不会和考县、丘县的两大仓库一样。

    因为江南有刘仁怀!

    天生神童刘仁怀,从十五岁中状元开始,就一路拔尖,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。

    粮仓这么重大的问题,虽然主要是户部在管理,但地方官员仍旧是有监督的能力,特别是江南总督这样的超级大员,接管本地粮仓事务都不是什么稀奇的。

    再加上这些年灾难频频,江南本来就是赈灾的主力,刘仁怀不可能那么傻乎乎的,每次只是按照库存调粮,而不去探查一下自己究竟还有多少存货。

    倘若江南那边粮仓有问题,刘仁怀早就处理了。

    迄今为止他还没有报告,证明江南粮仓无忧。

    西南总督葛松道比起刘仁怀更加凶残,他每年都需要从四川调集粮食去贵州和西康,对粮食没点数,能行?

    所以四川也同样的没有问题。

    当然了,四川经历了年初的超级大雪灾,再经历了现在的超级大洪灾,现在仓库里面粮食可不多了,可能仅够他们自己用而已。

    另外虽然中原腹地遭遇长江黄河的洪水肆虐,但大康的边疆地区恰好就躲过了这一劫。

    每年给他们的粮食都供应充足,且没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,边军和周围的城镇民众,自然不可能不稳。

    只要他们能稳住,那么周边的蛮夷和小国就不可能得逞。

    最后一点更加重要。

    禁军九卫大部分都是驻扎在京畿地区,由于去年开始苗炎和熊文庆便积极的做水利工程,疏通河道、加强堤坝等等,所以哪怕是黄河再怎么的肆虐,进出京畿地区的时候仍旧是乖乖的,没有引发任何的危险。

    京畿地区的粮食和人心,就这么安稳的保住了。

    那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众和禁军、禁军家属们自然也是心中踏实了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禁军们战力没有丝毫减退,忠心程度也不会有半点下降,他们就仍旧是全天下最值得依靠的强悍力量。

    哪怕有不少的人因为活不下去而成为流民,甚至是被鼓动起来叛乱,在强大无匹的禁军的讨伐下,很快就会被灭掉,让天下恢复安宁。

    上述的这一切,便是曹仪说的底气,也是整个大康的底气。

    言之有据。

    踏踏实实。

    听到曹仪这么讲,在场的皇帝和大臣都微微颌首。

    大家急躁的心理,也平息了不少。

    景和帝也没有计较这个,他对苗炎道:“太升啊,我不让你去查储粮仓库,是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你去做。”

    苗炎拱手下拜,正色的道:“请陛下明示。”

    “这一次的问题,主要出在户部。而户部之中,问题主要又出在储粮仓场司。”景和帝咬牙切齿的道:“负责管理储粮仓场司的户部侍郎杨涛,绝对是跑不掉的主使者之一。他屡次以谎言欺骗朕,造成了天大的损失,绝对不能轻易放过。”

    “好!”

    苗炎点点头:“陛下的意思是,由臣来审杨涛,让他交代钱粮的去向,尽可能的挽回损失……还是要加上查出幕后的主使者?”

    说话的时候,苗炎望向了副相南宫忌。

    南宫忌在户部干了二十多年,要说南宫忌没有牵涉到其中,苗炎绝对不相信。

    景和帝也看到了苗炎的眼睛注视之处。

    他也跟着望向了南宫忌。

    南宫忌长叹一声,径直跪了下来:“陛下,在案情没有查清楚之前,臣自请束缚于皇宫之中。倘若老臣有违法之处,甘愿受罚!”

    “明亮你多虑了!”景和帝让赵寿上前扶住了他,“你的忠心和能力,我是知道的。你虽然私节有亏,但大问题是没有的。”

    顿了顿,皇帝又道:“不过为了避嫌,你呆在宫里更好!”

    “老臣遵旨!”

    南宫忌心中暗自一沉,却又别无他法。

    哪怕是今天他自己不说这话,恐怕其余的几个丞相也不会放过他。

    景和帝转而对侍立一旁的高敬道:“子宣,你立刻将杨涛给抓回来。这几天绣衣卫留一个校尉在太升的身边,由他指派,随时准备听命抓人,不用奏报!”

    “是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