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们之所以没有站出来,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四位丞相的劝说。 真正跳出来的那些人,大部分是法家出身的大臣,还有一部分是性格非常倔强的儒家学子,这些人平日里就不是丞相们能影响的。 想来想去,柳铭淇只能得出一个结论。 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 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以天下之所顺,攻亲戚之所畔,故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 少年自然不能算什么君子,但这一次他能有这么大的声势,可以和苗炎、王智耿等人所代表的朝廷大义抗衡,的的确确是因为有大多数人帮助的缘故。 包括了全京城的民众们,几乎是一面倒的支持柳铭淇。 否则皇帝甚至皇太后,可以直接下场掀台子,但那样就显得有些难看了。 不然你以为,为什么现在太后还只是数落皇帝,没有召见苗炎和王智耿? 还不是想要留点颜面,让大家都好看! 当然了,如果真到了那个危急的时刻,皇太后也肯定会这么做,保孙儿的命才是第一的。 但现在不一样啊,朝廷内外的大力支持,让皇帝说话都有底气。 民意难违,你总不可能让朕和千百万的老百姓们为敌吧? 回到眼前来。 柳铭淇以前觉得,凭借着自己就能搞定一切事情。 现在他第一次知道,原来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,是多么爽的事情。 太祖不愧是上天下地、五千年才能出一位的圣人,斯言诚不欺我! 尝到了甜头,少年肯定不愿意只有这么一次享受。 为了以后都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,柳铭淇又开始琢磨起来,该怎么把他们和自己紧紧的捆绑呢? 想来想去,柳铭淇觉得,还是依靠利益的捆绑最为长久。 这也是生长在他那个年代的普遍意识。 不像是古代,想得比较天真,觉得大家志同道合,或者是自己品质高洁,就能获得更多的支持。 实际上君子大部分都是被小人给玩死的。 最典型的一个就是岳爷爷。 因此还是形成一种大家都共同拥有的利益,形成你我的利益一样,损害我就是损害你,伤害我就是伤害你,那么大家就能齐心协力了。 这样做或许是有点赤果果了一些,没有什么道德的约束。 但这样的利益却是实实在在的,可以让许多普通人都能看到好处,从而加入利益的一方。 无论古今中外,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。 所以这种以利益捆绑的事儿,不敢说是人间真理,但却又切实可行。 …… 好吧。 现在问题来了。 要怎么才能捆绑利益? 柳铭淇此时的嘴角露出了笑容。 如果这事儿放在别人身上,肯定不好做,但恰好是自己,那么就好办多了。 大康朝本来就是一个商业繁荣的王朝,大家都在做生意。 官员们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做,就跟宗室子弟和勋贵子弟一样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