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12月,世界贸易大时代到来。 田陌云在官方的人脉还不错,能听到不少消息。 比如:某某国家的大企业要在大夏国买地皮建工厂之类的,各个类型的都有。 以往,国人想要购买到这些国际品牌,都必须托人代购,或者是找那种专门做代购的人帮忙。 但不管怎么说都很不方便,真正进入大夏国,并且在大夏国开设品牌店的大企业,一直都挺少的。 对于很多国人来说,这些陌生的洋牌子,基本都是那种有钱人才能玩转的。 普通人别说舍不得花这个钱,就算想花钱,也没地方花……属于是传说中的东西。 至于这些国际品牌为啥不重视大夏国市场? 呵呵,说到底还是利益呗。 人家产品在海外虽然定位中档,甚至低档,但那是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啊。 放在国内呢? 一件衣服俩月工资,一款手机一年工资,一个传说中百年工艺、手工打造的铁锅,都能卖你半年工资,还特么是最低配的…… 一台进口洗衣机,起码三四个月工资。 一台进口电视,落伍的也就半年工资,最新款的两三年。 进口的某国电动剃须刀,又是俩月工资。 一双运动鞋,最便宜都得一个月工资。 这么贵的进口货卖给谁啊? 除了真正有钱的“贵族”之外,大多数购买者,应该就是那些喜欢装X的社会大哥了。 但这些人加起来又能有多少购买力呢? 这两年还好点,放在两三年前,很多进口品牌可能一年赚的钱连成本都不如……人家是外国大企业没错,可人家又不是傻子,在你这儿开分公司能把裤衩都赔进去,谁还干啊? 这就是许多进口品牌都面临的问题。 而现在—— 大时代到来,他们重新进入大夏市场,对此早就有了应对的策略。 其实,外国产品的成本高这个问题,在国内其实是非常容易解决的,只是过去条件不够,没能解锁更多姿势……啊不是,受限于当时的进口条款,没能做到的事情。 很简单,那就是中西合作。 也就是所谓的合资。 出资圈地开工厂,除了许多核心的精密配件之外,大部分的配件都在大陆内工厂里完成,大夏国廉价的劳动力,可以帮助他们将成本降到最低。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,这些进口的洋牌子也有了充足的竞争力和利润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