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 王安石进京!-《北宋之无双国士》
第(2/3)页
在他彷徨的日子里,欧阳辩总是能够给他安慰。
这就是为什么他在心里不安的时候总是会找到欧阳辩问计的原因。
他没有想过自己会这么快登上皇位的,因为他的父亲也才三十多岁而已,如果像仁宗一般,赵曙至少也会再当个十几二十年的皇帝。
所以之前的赵顼并没有认真想过当皇帝的事情。
当赵曙突然病发,然后死去,赵顼被推上帝位的时候,他才猛然发现他的野心也在滋生。
他想做一个伟大的皇帝。
这不仅是为了收拾他父亲的烂摊子,还有就是——超越欧阳辩!
但这种心态仅仅是好友之间的竞争,他还要借助好友的能力。
因为赵顼发现,如果他想要做改变,要想改革,就他所接触到的众多人、众多事、以及众多思想中,他能够感觉到,欧阳辩的变革思想、变革方法、变革方案都是最符合他的想象的。
与其他的人变革阐述不同,欧阳辩的变革方案看起来更切合实际,并不夸夸其谈。
而其他人的改革方案与其说是方案,不如说是理想。
写在纸上的时候似乎纵横古今,看穿本质,但等真正要落实的时候却期期艾艾不知道在说什么。
而欧阳辩的改革方案从来就是——问题是什么,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,怎么解决这个问题,解决问题的步骤是怎么样的,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手段,再把眼光往前推十年二十年看看……
详尽而踏实。
欧阳辩的改革方案按照时间顺序分成一小块一小块,一个一个的解决,提出一个个小目标,一路完成小目标,届时便可以完成大目标。
赵顼虽然年轻,但也非常清晰地知道,完成小目标是很轻松的,但要完成一个大目标,却没有那么简单。
欧阳辩的方案却把大目标分解成为小目标,这样看起来,变革看起来也不太难了?
所以,无论是个人感情,还是他的野心,都决定了他必须考虑到欧阳辩的情绪。
政事堂暂时不能动,所以他将目光放在了王安石的身上。
原本他是考虑过司马光的,但是和司马光一段时间接触下来,他敏锐的发现,司马光满口的仁义道德,但是实际上的施政能力,和欧阳辩相比起来相差太多了。
而王安石他虽然没有接触过,但他看过王安石的万言书,里面的改革理念,和欧阳辩一脉相承,这让他觉得欧阳辩的改革方案或许就是王安石所传授的,这让他充满了期待。
所以,他下旨征召王安石如今担任翰林学士。
因为王安石之前一直拒绝征召,赵顼对此没有信心,还专门找了欧阳辩说合。
欧阳辩写了一封信,随同任命书一起送去王安石手上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