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二章 上任乌台!-《北宋之无双国士》
第(2/3)页
毕竟这里都是一些顶级文人所在,可不像其他的时代那般任用一些武夫或者酷吏来担任监察人员。
御史台不仅不阴森,反而颇为清幽。
因为御史台里面种了许多高大的柏树。
之所以御史台里面要种柏树,其实是因为《汉书·薛宣朱博传》里记载,御史台中有柏树,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,故称御史台为“乌台”,亦称“柏台”。
所以宋朝的御史台也如法炮制,在里面种了许多的柏树,所以显得颇为清幽。
当然,心中有鬼的人走进来觉得阴森也有可能。
御史台的御史中丞是一把手,台院的侍御史兼知杂事为二把手,辅助御史中丞处理御史台事务。
殿院的主官是殿中侍御史,共有两人,加上察院主官监察御史,御史台的编制就是六人。
不过御史台的事情又多又杂,所以里面有一些叫里行的官员。
比如说殿院的就叫殿中侍御史里行,而察院的则是监察御史里行,加上里行二字,大约就有了实习、储备干部的意思。
这个里行皆非正官,也不规定员额,也就是说,这些里行是不占编制的。
欧阳辩的手下有四名监察里行,一名李定,二名程颐,三名阎询,四名黄廉。
程颐大名鼎鼎,自然不必多说,闫询应该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的,但宋史上也算是留了名字的,而且生平经历是有三行字的,算是了不得了。
【阎询,字议道,凤翔天兴人。
少以学问着称,擢进士第,又举书判拔萃科。
累迁为盐铁判官。
使契丹,加直龙图阁、知梓州。
神宗时,转右谏议大夫,改邠、同二州,提举上清太平宫,卒,年七十九。】
其实也算是了不起的,但欧阳辩并不认识。
谁会认识一个只在史书上留下三行字的人?
黄廉大体如此,都是只够在史书上留个三行字的人。
不过欧阳辩并没有轻视他们,因为能够成为御史里行的人,都是未来的中高级官员,以他们的官位和年纪,都是未来神宗朝的中高级官员。
最后一个李定。
他本身倒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,当然啦,其实也算是挺了不起的,因为他曾经做到御史中丞的职位。
我们大多都知道,御史中丞、开封知府、翰林学士以及三司使,那就是所谓四人头嘛。
李定能够当上四人头之一,说明也是拥有成为宰执的潜力的。
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,真正让他青史留名的是他炮制出来的乌台诗案。
前面说过,因为御史台也叫乌台嘛,所以御史台炮制出来的案件就叫以乌台命名了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