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章 授官!(第五更!求票求票!)-《北宋之无双国士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然而有一个人却是例外,就是新科状元郎欧阳辩。

    欧阳辩直接授将作监丞。

    看着与众不同,但其实也算是惯例了。

    太祖开宝六年,创立殿试制度,进士及第所授官阶有所提高。

    既然是有例可循,便不算破格。

    仁宗做事历来谨慎,说他胆小也可以,但作为一个帝皇,能够做到这种程度,也算是好事。

    如果当真不顾一切破格授官,那反而对欧阳辩不利。

    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,乾德五年三月,门下省直接将进士开封李肃拟保顺军节度

    掌书记的授官驳回,因为不符合《少尹幕职州县官参选条件》的规定。

    如果仁宗对欧阳辩破格授官,先不说宰相那边能不能通过,即便是通过,也会引起不满,这对原本就年幼的欧阳辩会产生不小的影响。

    不过宋代授官如此轻易也有原因,宋代的官、职、差遣是分开的,授官只是出一份俸禄,并不需要实际的工作岗位。

    这也是冗官的来由。

    官位每年都要给出很多,虽然不需要每个都给差遣,但俸禄你总得给吧?

    日积月累之下,即便是有金山银山,也都给吃崩了。

    这也就是赵祯对欧阳辩如此重视的原因。

    所以,在其余新科进士还在悠游林下的时候,欧阳辩已经出现在三司了。

    欧阳辩站在三司大门之前,仔细观看这个帝国财政中心。

    这个部门人流如织,门庭若市,比起其他的部门来说,这里流淌着的金色的铜钱,钱财动人心,所以这里的人多也正常。

    不过除了在这里工作的官员、以及三司里的杂工侍从们,还有许多前来要钱的人。

    里面有州县的官员,也有看起来孔武有力的武将,当然也不乏有看起来高人一等的京官,熙熙攘攘的好不热闹。

    这就是三司!

    欧阳辩啧啧称赞。

    大宋朝先天不足,以至于必须常年保持海量的军队,战争的压力之下、募兵制自身的问题,以及越来越多的官员对于俸禄的需求,以至于宋朝不得不在财政上实行前所未有的集权。

    后世人对三司褒贬不一,有人认为这是个烂透了的机构,让宋朝积贫积弱的根子就在这里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