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 点为状元~!-《北宋之无双国士》
第(2/3)页
郑大用帮着拆解:“官家,按照顺序来看,还是?”
赵祯摆摆手:“先看咱们财神爷的卷子吧。”
郑大用嘿嘿一笑,从最上面取下来一个卷册道:“官家,这便是了。”
赵祯见状笑道:“看来财神爷的策论让咱们的考官都征服了,快快打开。”
郑大用赶紧打开,抽出卷子递过来。
赵祯如饥似渴一般接过卷子,这一看便陷入了进去。
送饭菜进来的小太监被郑大用用眼神警告小声点,小太监噤若寒蝉蹑手蹑脚地放下饭菜,暖阁中再次陷入了沉寂,只剩下翻动纸张的声音。
赵祯翻阅了一边,又让郑大用拿笔过来,在上面写写划划起来。
郑大用凑过去一看,竟然看到赵祯在上面划线做备注,诸如【此策大妙,可依此执行,着有司讨论执行】,又有【已阅,意见颇合朕意,照此执行,政事堂诸公请知悉!】等等评语。
郑大用不由得哑然失笑,官家这是当成奏折在处理了,他提醒道:“官家,莫要涂抹试卷。”
赵祯这才从卷子中抬起头来,恍然大悟一般,也跟着哑然失笑起来。
“唉,怪不得朕,是这策论写得着实过于吸引人,哎,说来也是怪事,财神爷这卷子,既和寻常策论不同。
寻常策论言过其实,大多以堆砌辞藻为主,实事却是不多,而欧阳辨的册子,比起诸多相公的奏折都要求实得多,而且里面以数据服人,并非夸夸其谈,让朕一看就心中了然。
你看这关于青苗贷,去年一共产生贷款八十多万户,秋收后,收回贷款,国库因此多收回一百三十多万贯的利息等等都极其详实,比起三司提供来的数据都要清晰。
还有这海上贸易,欧阳辨提倡朝廷大力发展,并要因此而发展一些专供贸易的产业,包括造船业和一些优势产品,这里面的数据相当详实,如果三司的财报能够如此详实,朕也就一目了然了!”
郑大用连连点头:“官家,这便策论写得很好?”
赵祯点头赞道:“这不能仅仅当策论了,这是可推广而行之的国策!”
郑大用大惊:“官家慎言。”
赵祯失笑道:“放心,朕还没有那么冒失。”
国策是要经过政事堂的相公共同点头,才能够一起定为国策推行,并不是皇帝一言而决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