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包拯道:“他曾经和我讨论过,他认为,商鞅变法后,重农抑商便成了历朝历代的国策,本朝重视商业,但某种程度上还是打着重农抑商的底子。 欧阳辩认为,商业很重要,无农不稳无商不富,这个道理是讲透了的。 这一次欧阳辩执意说服股东快速开展二期项目,如果我们认为他仅仅是为了赈灾,就未免过于小看了他。” 文彦博眼神一滞:“还有深意?” 包拯脸色严肃点点头:“以我对他的了解,恐怕还真的是如此。” 文彦博道:“愿闻其详。” 包拯道:“大灾之后必有大难,或是瘟疫,或是民变,或是饿殍千里,但这些的关键,就是大灾之后的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,灾民无以为生,自然饿死的饿死,想活下去的就得去抢,但凡有点活路,他们才不会铤而走险。” 文彦博醒悟道:“你的意思是,他是为了消除这一隐患,所以先行二期开发?” 包拯点点头:“如果是其他的人,我不会这么想,但如果是他,我是可以肯定他是这么想的,我和他认识了两年多的时间,我和他的书信没有怎么断过,他展现出来的见识,我实话讲,我查他远矣!” 文彦博闻言惊道:“希仁兄莫要戏弄于我!” 也不怪他惊骇。 包拯从政虽晚,但一路从地方到中枢,从中枢到地方,不知道走过多少地方,见识上并不比自己少,现在包拯竟然认为他的见识比不上一个只有十岁的孩童…… 包拯苦笑摇头:“很难想象对吧,我一开始也不太相信,但久了反而就习惯了。他的见识见解,有时候像是剑走偏锋,不循圣人正道,然而深思剖析之后,竟然大多不失为正道。 在许多事物的见解上,奇思妙想层出不穷,初时觉得荒诞不经,深思进去,又觉得理所当然!” 包拯苦笑不已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