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刘几轻轻笑了笑,摇了摇头:“应该很快就不是了。” “这是什么说法?” 刘几低声道:“欧阳学士入阁,文相、富相都是一条线的人,还有包龙图知开封,梅直讲入太学,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?” 同伴赶紧问道:“意味着什么?” 刘几嘿嘿一笑:“庆历党人都回归了,现在是他们主政,他们要重整声威,最好的方式是什么?” 同伴犹豫了一下道:“下一届的科举?” 刘几笑而不语。 同伴恍然大悟:“所以欧阳学士到时候有可能被推举为主考官,你这个时候借助这个事情和欧阳学士和解,或者说搭上线,不仅一笑泯恩仇,还能够得到好声名,得到欧阳学士的赏识,妙啊之道兄!” 同伴以为自己摸透了刘几的心思,颇为开心,却见到刘几摇了摇头。 “子集兄,我说的这个意思是,我们要改变文风,而不是攀附权贵的意思。” “那你刚刚的作态?” 刘几爽朗一笑:“那不是作伪,欧阳辩的第三首词《定风波》着实令我心生震撼,那种面对人生低谷而岿然不动且洒脱的心态令我为之深深感动。 当然,如果仅仅如此,我可能是自我悔改,但不会对欧阳兄弟如此感激钦佩。 真正令我钦佩的是,欧阳兄弟在我们步步紧逼之下,他依然能够大度的说出【一壶浊酒喜相逢。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】,这种一笑泯恩仇的气概,真正令我为之折服。 子集兄,儒家圣人常说仁恕,听起来简单,但真想做到却是难之又难,欧阳兄弟年仅九岁,不仅惊才绝艳,关键是,他的心态着实令人心折。 圣人说过,见贤思齐,如果我刘几见到如此贤人,还纠结于自己的这么点小心思,那我刘几枉为读书人!” 到得后面,刘几的话掷地有声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