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.善意-《左道江湖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威侯盘坐于案几之后,端起眼前酒杯,也不怕张楚下毒,仰头就将那一杯酒饮下肚去,豪气的很。

    “无命确实不太会说话。”

    张楚解释到:

    “但他性子夯直,没有心眼,我吩咐的事情,他总是竭力做到最好,却不会节外生枝,他会把我所说的,完完整整的转述给威侯,不带任何自己的想法。

    这难道不是最好的信使吗?”

    威侯放下酒杯,捻着白须,他说:

    “所以,那娃儿所说离奇之事,就是你的真实想法?”

    “对。”

    张岚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他怪异的双色眼瞳眨了眨,认真的说:

    “威侯大可放心的从平原撤军,回返齐鲁境内,去阻拦那二日前登陆中土,残害黎民的域外倭人,不必担心我朝从中作梗。

    实际上,以威侯这等老于战阵的兵家前辈,也应不难看出,这些时日,我朝的前锋,也已经撤的差不多了。

    侯爷领兵围攻燕京,后虽得本国师相助,使国朝解脱灾厄,但双方损失都可称惨重,此时于此平原对峙,除了徒耗国力之外,再无任何意义。

    这无意义的事情,咱们两家就别做了,可好?”

    “你说的好听。”

    威侯摇了摇头,说:

    “但老夫却不信。

    老夫初行行伍时,学会的第一个道理,就是兵不厌诈,以你张楚前些年,在江湖里做的那些事情来看,你这人,确有定国之能,堪称良才。

    但却是最喜欢耍些小聪明。”

    “哎呀,谁还没个年轻气盛的时候?”

    张楚有些尴尬的摆了摆手。

    他说:

    “那过去所做之事,都源于年少气盛,如今被多番毒打,自然知道,耍些小聪明,成不了大事的,威侯此次定可信我。”

    他指了指北军的阵地方向,说:

    “就在你我谈话之时,我北国魔兵前锋,已在收拾辎重,欲退回衡水,邯郸一代,威侯若不信,派出探马去看看,自然真相大白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张楚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他微闭着眼睛,带着几分真心实意的说:

    “我自就任北国国师后,方才知道,这北国兵峰虽盛,但辽东蛮子确实不善治国,我朝国力已在连年征战中消耗殆尽。

    国库空虚,朝堂动荡,威侯领兵攻燕京,惊得国内民乱四起,烽火遍地,此番撤兵之后,镇压暴乱,恢复国力,休养生息,才是第一要务。

    我国国主也深以为然,小小年纪,就欲励精图治,我身为国师,自然要尽力相助于他。

    战阵之事,就暂且放到一边。”

    他睁开眼睛,看着满脸不信的威侯,说:

    “据我所知,南国国内,情况也不容乐观,你国国主,这些时日,似是沉迷求仙问道,搅得临安城乌烟瘴气。

    恕我直言,威侯。

    您老乃是国之栋梁,又是赵家宗室,在淮南王身死后,您老与其想着如何攻灭我国朝,不如多花些心思,把你国国主引向正道。

    我也不想欺瞒威侯说,两国就此罢兵。

    仗,肯定是要打的,南朝北国,注定只有一家能吞并天下,立万世传承之功业,但这仗,现在不能打。”

    张楚给自己倒了杯酒,一饮而尽,他说:

    “两国如今都是虚弱之势,若病虎相搏,各有各的麻烦,再这么打下去,怕是会便宜在旁窥探的狡狐。我不想让那渔翁得利。

    想来,威侯也不愿意看到未来蒙古入关,蛮苗得利,还有那狼子野心的域外倭人。

    其他双方还没动,他们倒是第一个跳了出来,欲占我中土大地。”

    国师冷哼了一声。

    言语之中,尽是不满。

    “我中原之事,谁输谁赢,那都是自家之事,哪能轮到域外蛮子,来摘下这桃?所谓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务。

    看在眼下齐鲁之事生变,我唯恐辽东之外,三韩之地的倭人,也会趁机乱我国土。

    大家都是汉人,共敬先祖,守得汉家江山永固,以此天下大义为名,你我南北两国就此撤兵,共御外敌,乃是兵家正理。

    我北国先退上一退,表明态度,倒也无妨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