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骆诚细心,还放了块草垫子在车上。 至于小灰毛,当然是看家的命了。 它坐在院门的草棚屋顶上,嘀咕着,“坏人,两个坏人。” 李娇娘好笑道,“会带冰糖回来的。” 骆诚扬了扬鞭子,将驴车赶上了大路。 李娇娘惬意地靠着他的后背坐着,数着天上的星子,享受着习习夜风,加上车子又晃悠悠地,她竟然睡着了。 不知睡了多久,李娇娘被耳边的嘲杂声吵醒了。 她睁眼来看,原来已经到了集市上了。 骆诚经过上回李娇娘的提醒,已经会找摊位了。 他将驴车赶往一群卖着山货水产的地方。 这时,李娇娘却说道,“咱们先去蔡记酒楼吧,看他能收多少货,多的再零卖。” “也好。”骆诚扬了扬鞭子,转向了另一条道。 乡里集市并不大,骆诚又是赶驴车,他们很快就到了蔡记酒楼。 今天只是小赶集,但是,这家小酒馆里,却是坐无虚席,而且,还比往常加了四张桌子,屋里多了两张,酒馆外面,也摆了两张桌子。 人们猜拳吃酒,热闹得很。 “蔡记今天的生意很好呢。”骆诚道。 “这样一来,我们的山货和水产,就容易出手了,他一定会全买。”李娇娘笑道。 屋里坐的全是汉子,而且大多在吃酒,酒气熏天,荤话连篇。 骆诚听到了,直皱眉头。 他将驴车赶到酒馆一侧的树荫下,对李娇娘道,“娇娘你坐着休息着,我去找蔡掌柜出来看货。” 李娇娘不反对,“好呢。” 骆诚进了酒馆,经过楼梯那里时,从二楼上,走下两个男人来,一老一少。 他当是两个过路的,只淡淡看去一眼,就走开了。 但这两人说的话,太让人意外了。 他马上停了脚步,侧耳聆听。 他们在说处州李家。 娇娘说,她便是处州城里人,而且,她姓李,李家在当地是大户。 难道,他们说的是娇娘家的“李家”? 骆诚转身,打量起了那两人。 那一老一少走到柜台边,向伙计要了一壶酒,一叠鱼干,一叠炒黄豆,说了几句天气的闲话,又走上楼梯,上了二楼。 骆诚来到柜台边,问着伙计,“小二哥,刚才那两人,不是本地人呢。” 骆诚和李娇娘一起来酒馆吃过饭,还和掌柜的谈过生意,加上他相貌堂堂个子英武,伙计记下了他的样子,马上认出了他。 “原来是李娘子家的官人啊,今年来赶集啊?” “是呢。”骆诚点头,又说道,“刚才那二人的口音,听着挺奇怪的,是哪里人的口音?” “哦,他们说他们是处州人,来这里寻亲戚的,没找着,就住在咱们小酒馆里了。这二人呀,定是出身大家,出手阔绰呢,点的都是一等酒。”小二眼神艳羡。 “原来是处州人啊。”骆诚随口道。 这时,有客人喊着小二加酒。 酒馆是小酒馆,跑腿的伙计,就这小二一人,有人一喊,伙计马上丢下骆诚,忙着招呼去了。 而骆诚,则往二楼走去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