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陛下,李孝锐、高佬超承认当街打架,并承认受了卢阁蛊惑,在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,无意中替卢阁作了假证。不过,李孝锐、高佬超一致强调不是故意欺君罔上。”李道宗接着说道。 “此二人私下聚敛钱财,强占民女,收罗轻浮闲散人员,为非作歹之罪是否属实?”李二问道。 “回禀陛下,李孝锐、高佬超承认了聚敛钱财,收罗轻浮闲散人员充当打手,曾多次于东市、西市当街打架。至于强占民女之罪,则没有承认。据臣的审问以及调查得知,确实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此二人抢占民女。”李道宗说道。 “依你之见,此二人当如何判处?”李二又将问题抛给李道宗。 李道宗犹豫了一下,说道:“此二人协助卢阁作假,诬蔑忠武将军,多次当街打架,私自聚敛钱财,数罪并罚,按律李孝锐当削去爵位,徒三年。高佬超按律当贬为庶人,徒三年。” 李二微微点头,说了声“好”,然后道:“淮安王、御史大夫、上将军高甑生该如何处置?” “陛下,对于淮安王、御史大夫、上将军的处置,当交由吏部尚书。”李道宗连忙说道。 这三人都是朝廷重臣,而且个个功劳不凡,他可不想给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烦。 李二的目光移向一旁的吏部尚书高士廉的脸上。 高士廉立即出列,对李二躬身作揖道:“启奏陛下,淮安王、御史大夫、上将军听从谗言,在没有确凿证据之下,弹劾、诬告忠良,依律当贬谪或流放,但考虑到淮安王、御史大夫、上将军都是大唐开国功臣,又是朝廷重臣,故臣也无法做主,还请陛下定夺为好。” 他脸上挂着些许笑容,眼神中掠过一抹不为人注意的老谋深算。 李二也明白,对于李神通、萧瑀和高甑生的处置,没有大臣愿意趟这趟浑水。 李二若有所思的“嗯”了声,然后沉默起来。 在场的大臣见状,静静地看着李二,谁也不先出声打破沉默。 过了没多久,李二直了直身子,扫了众人一眼,朗声道:“准刑部尚书所奏,卢阁判处秋后处斩,李孝锐削去爵位,贬为庶人,高佬超贬为庶人,且徒三年!” “陛下英明!”众臣立即附和道。 “至于淮安王、御史大夫、上将军……”李二有所犹豫,表情异常严肃,“淮安王年事已高,近日又患病,朕体恤其身为大唐开国功臣,又是宗室,特免去其一年俸禄,居于家中反躬自省!” 顿了一下,李二接着说道:“御史大夫萧瑀此次弹劾虽出于好心,但其相信流言,差点冤枉忠良,朕念及其为大唐开国之初筹划多年,殊多建树,故免去萧瑀御史大夫之职,闭门思过!” “至于上将军高甑生,念及朕身为秦王之时,其替朕牵马执鞭,故免去其上将军封号,降为四品,仍任利州刺史,三日后赴利州就任!”李二继续道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