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对薛延陀的防范之策-《大唐第一全能纨绔》
第(2/3)页
而薛延陀原为铁勒诸部之一﹐由薛、延陀两部合并而成。最初在漠北土拉河流域,从事游牧,隶属于突厥。
贞观二年,西突厥内乱,薛延陀部易咥小可汗夷男率其部落七万余户臣属于东突厥,却又逢上颉利可汗的残暴统治。
夷男乃率其部众,武力反抗,并击败了颉利所派的大军。随后,铁勒诸姓共推夷男为可汗,夷男不敢当。
就在这个时候,李二陛下正在设法削弱颉利势力,认为团结夷男,有利于唐对东突厥最后的反击,便遣游击将军乔师望暗里联络夷男,册拜夷男为珍珠毗伽可汗,赐以鼓纛。
夷男大喜,遂成立了薛延陀汗国,建牙于大漠郁督军山(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)下,与东突厥分庭抗礼,并遣使入贡,成为唐在漠北的一个附属藩国。
唐灭东突厥后,把大多数东突厥部众迁到黄河以南安置,设置了很多羁縻州府。
这样一来,朔塞空虚,薛延陀趁机迅速扩大势力,占据了大部分原东突厥的地盘,并将牙帐迁至都尉捷山北独逻河之南(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土拉河流域),有胜兵二十万,进入了全盛时期。
正应了后世那句经典名言:国与国之间,没有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
而自汉至隋,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,中原王朝扶植起来的北方游牧民族,在强大之后总要向南侵扰,掠夺财物和人口。
当薛延陀迅速强盛之后,李二陛下为防止其向南扩张,开始采取了防范措施。
首先,李二陛下遣使备礼册,封夷男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。表面看这一举动是对薛延陀的优崇,实是想分夷男的权势。
其次便是令李思摩率众重返白道以北,在薛延陀和大唐之间,建立一个缓冲地带,使薛延陀不能直接攻击中原。
但李思摩显然有畏难情绪,一是他被李二陛下封为可汗,但在族中的威望有限,担心难以服众;其二也是他书信中所说的理由,突厥诸部对薛延陀十分惧怕,不愿北返。
马周捋着胡须想了一会儿,说道:“陛下可召李思摩至长安,晓以利害,面授机宜,或可使其安心北返。”
李二陛下想了想,颌首同意,说道:“宾王所言,甚合朕意,便照此拟旨吧!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