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们会以吴王擅权,图谋不轨为名,在朝廷大肆煽动舆情,甚至给李恪扣上一个起兵谋反的大罪。 这个坑李恪不能踩,也绝不能给太子这样罗织罪名的机会,况且在此军中也有不少太子的支持者,他们能不添油加醋地将这个消息赶紧传递去长安吗? 所以李恪摇着头,拍了拍王文度的肩头,说“王将军你在开什么玩笑,你是这支镇边军的大将,而我不过是一个手中无权的闲散王爷罢了,我怎么好站出来主持大局呢?” “这……殿下,大敌当前,您就不要顾虑这些了吧,要想让大家都能活下来,非您统筹局不可啊!” 王文度几乎快要哭出来了。 狄仁杰说“军规严律,即便是吴王也不敢触犯,不过我们殿下可以在王将军麾下充当幕僚,帮着拿个主意还是可以的。” 王文度紧皱的愁眉总算是松弛了些许。 他赶紧向李恪求教道“殿下,那请您赶紧说说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吧?” “先鸣起军鼓,将军召集起来!在座的诸位将官要告知兵士们当前的军情,让他们都能有紧迫感,这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事! 同时,要命人加紧清点物资装备,马匹粮草,任何战时所需都要清点清楚,列出清单,再组织一支由两千人组成的精锐,等候随时调用! 另外也不能忘了平民百姓,分出一些人骑马去附近村庄传递消息,让他们做好撤离准备。” 李恪思路清晰,冷静从容地布置各项准备工作,大家心里也就有了明确的目的,知道接下来自己都应该去做些什么。 王文度大出一口气,说“殿下英明,我们立刻照办!” 话音未落,李恪假意咳嗽了一声。 王文度先是一愣,随后赶紧宣布道“本将军决议按照吴王殿下所言,大家各自行事去吧!”"虽然天下已定,李氏王朝正在繁荣昌盛的路途上扎实前行。 但话又说回来,此时距离大唐建立也不过二十四年,李世民为了国家长治久安,不是在平定叛乱就是在戍边拒敌。 原本就颓败萎靡的百业民生,还未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,以至于朝廷国库捉襟见肘,很多时候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。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,像成州、临洮这样虽靠近边疆却又并非战事第一线的地方,朝廷花在这里的人力财力就会变得十分有限。 只要外敌没有大举兴兵犯境,寻常情况下这里是不会受人瞩目的。 至于小股敌人频繁穿插袭扰,除了对当地百姓造成伤害外,于朝廷而言根本无关痛痒。 客观事实就是如此,李恪也没有办法,他不可能为难王文度,让他马上就变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来。 在认清了现实之后,李恪对狄仁杰说道“老狄,你的主意最多,接下来应该怎么办,你有什么想法吗?” 李恪此时深感重任在肩,要是无法阻挡突厥大军来袭,那么接下来整个成州地界都将生灵涂炭,满目疮痍。 几十万人都将惨遭兵燹之祸,这样的后果谁都承担不起。?.?????.?? 他还没有想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,所以暂且先听一听狄仁杰的见解,也好帮他理清头绪。 狄仁杰早在心中思忖良久,见李恪这时向自己寻求意见,便缓缓开口说道“当前敌我之势十分明显,敌强我弱的局面短时间内无法打破,因此我们不能拉开架势正面迎敌。 不过从现有的情报来看,还是有几个条件有利于我们的,就比如突厥人这次兴师动众意欲挥师南下,显然他们是倾巢而出,不存在还有援兵支持的可能。 其二,我们昨夜无意中撞见了突厥大营,这让我们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可以整军备战,而突厥大军也不太可能立刻拔营行军,至少他们会先派出一支前军来打头阵。” 说到这里时,花木兰战意昂扬地说“我们可以先解决掉突厥的先头部队,给他们一次迎头痛击,这样不仅能震慑敌人,也可以极大地提升我军气势。” “不错,我接下来要说的正是第三点。” 狄仁杰微微笑道“其三,突厥人一直认为临洮一线防御薄弱,守军毫无斗志,只知道窝在大本营吃吃喝喝混日子,这就滋生了他们的傲慢和自负,不会将我们放在眼里。” “可是,这也的确是事实啊……” 李元芳扶着额一脸无奈。 第(2/3)页